“哦,本帅倒是要听听秦王殿下的高见。”李靖脸色难看的道。
李承乾依旧笑眯眯的答:“李帅的六花阵脱胎于诸葛武侯的八卦阵与前隋名将韩擒虎的九军阵法。
八卦阵与九军阵虽然精妙绝伦,攻守兼备。但却过于繁复,李帅也是因此将八卦九军阵简化为六花阵......”
听到这里,李靖难看的脸色变得平缓,对李承乾施了一礼道:“殿下所言甚是,臣当初确实是觉得兵少难分九军,遂改为六花阵的。
可六花已是极限,臣才疏学浅,实不知还有何能精简的地方,还请殿下指点一二。”
李承乾摆手:“指点不敢当;本王只是想说说心中的一些想法,还请李帅斧正。”
李承乾咳嗽几声,清了清嗓子道:“李帅的六花阵虽然精妙,却需要大量时间演练,士卒才会精熟。
而且战场局势瞬息万变,若无李帅这样的名将坐镇指挥六花阵,让平庸将领指挥,极有可能被尉迟将军这样的猛将以力破之。
所以本王就想,何不简单粗暴直接一些,只以弓弩、轻骑、重甲步卒结阵应敌呢。
先给弓弩手装备强弓硬弩,以先秦三段弩阵,将部分敌军消灭在百步之外,以挫其锋!
再给重甲步卒装备巨盾长枪,列成方阵。只需简单的齐头进退。纵有尉迟将军这样的猛将,一排枪去,也会被串成肉串。
纵使尉迟将军勇力绝伦,能破一排枪,第二排枪紧接而上,一排排枪刺出,压缩尉迟将军闪转腾挪的空间。人力有穷时,试问尉迟将军又能挡几排枪呢?”
尉迟恭闻言,冷汗直冒。闭目在脑海中预演许久才道:“以臣的身手,破重甲步卒五排枪后就会力竭。”
李靖沉吟半晌后问道:“两翼呢?
重甲、巨盾、长枪,正面进攻确实无坚不摧,正面防守也是固若金汤!!
但却过于笨重,不够灵活。若敌将派骑兵从两翼突破,又当如何应对?!”
李承乾笑道:“以轻骑护卫两翼即可。
若步卒方阵优势则轻骑出击,或拦腰截断敌阵,或衔尾追击。
若步卒方阵劣势轻骑则与弓弩手配合,守住步阵两翼。
如此,便解决了重步卒方阵不够灵活的问题。”
李承乾话音刚落,李靖就击节称赞:“妙啊!!秦王殿下所说的阵法去芜存菁,当真是简单粗暴!!!
不仅攻守兼备,兼顾远程、机动!!!!
而且训练起来也快捷,指挥起来也方便。
殿下真乃不世出的兵家奇才,不在圣上与微臣之下!!!
先前微臣还窃据殿下老师之名,此刻想来当真是汗颜无地!!”
李承乾急忙摆手,一脸谦虚的道:“本王也只是笼统的说一下,其中疏漏的地方和具体的操作还需要李师这样的兵家大能补充和完善。”
李靖哈哈大笑:“请殿下移步帅帐,臣与殿下煮酒论兵法。”
李承乾拱手:“恭敬不如从命。”
一行人进入帅帐,李靖命人送来酒水和火炉。
小春子和小桂子等太监伺候,尉迟恭、裴行俭围炉旁听。
待酒温热,小春子将李承乾、李靖、尉迟恭面前的酒杯斟满。
李承乾双手端起酒杯,向李靖敬酒示意:“李师觉得我大唐军制如何,可还有需要改进完善的地方?”
李靖急忙起身双手端起酒杯,在李承乾酒杯下沿一碰,坐下后说道:“我大唐基本沿用前隋的府兵制,在陛下为天策上将时略微改动。
府兵制下,军人依均田令受田,免纳租庸调,平日生产,每年有一定时间轮番宿卫,战时出征,资装自备。在乡为农,在军为兵,实行兵农合一、寓兵于农之制。
前隋大业三年,炀帝重编全国府兵,分为十二卫四府。
其十二卫为:左右翊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屯卫,左右武候卫、左右御卫;
四府为:左右备身府和左右监门府。又称左右千牛卫以及左右监门卫。
其中十二卫遥领天下骠骑府与车骑府,称之为外军;四府之中左右备身府负责侍卫皇帝;左右监门府分掌宫殿门禁;四府之兵称为内军。
大唐武德六年,陛下为天策上将时又整顿兵制,改前隋时的六百三十四骠骑府、车骑府为折冲府,冠以所在地名因地立称。
折冲府分上、中、下:上府为一千二百人,中府为一千人,下府为八百人。
让十二卫各领其中的四十至六十折冲府。
十二卫中每卫设上将军一人,从二品;此职为虚衔,自北周之后,前隋和我大唐均未有人任此职。
大将军各一人,正三品;
将军各二人,从三品。
又设长史、主簿、录事参军、仓曹参军等文职分管大军后勤。
十二卫之下六百三十四折冲府。
每府置折冲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长史、兵曹、别将各一人,下辖四到六营。每营两百人,设校尉,辖二旅。每旅设旅帅,辖二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