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总部,纽约。高耸入云的建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象征着人类对和平与合作的永恒追求。然而,今天,这座象征着人类共同命运的殿堂却笼罩着一丝紧张的气氛。
会议室内,灯光雪亮,数百名来自世界各国的代表齐聚一堂,神色各异。他们聚集在此,并非为了讨论国际贸易、气候变化或地区冲突,而是为了一个更加复杂、更加敏感、更触及人类社会伦理底线的议题:秦黛声和周九良所推行的“契约传承”模式。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非遗急诊科”和“契约传承”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声名鹊起。秦黛声以其精湛的医术和对非遗技艺的深刻理解,成功挽救了无数生命,复兴了濒临失传的古老技艺。周九良则以其幽默风趣的相声和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洞察,赢得了无数人的喜爱和支持。
然而,随着“契约传承”模式的普及,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争议。一些人认为,这种模式违背了人权,剥夺了传承者的自由选择权。他们认为,非遗技艺应该属于全人类,而不是被少数人垄断;传承者应该有权自由选择是否学习非遗技艺,而不是被迫接受所谓的“契约”。
“我们不能允许这种强制传承的行为!”一位来自欧洲的联合国议员,名叫艾米莉亚·德·卢卡,义愤填膺地说道。她是一位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女性,对人权问题格外关注。“这简直是现代奴隶制!我们必须采取行动,制止这种侵犯人权的行为!”
她的发言引起了许多议员的共鸣。一些人纷纷表示赞同,认为联合国应该对“契约传承”模式进行严格审查,甚至予以禁止。
“我认为,‘契约传承’模式的核心问题在于其强制性。”一位来自非洲的议员,名叫姆贝基·恩库鲁,说道。“虽然秦黛声女士声称这种模式是基于自愿原则,但在现实中,许多传承者并没有真正的自由选择权。他们往往受到家庭、经济和社会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被迫接受所谓的‘契约’。”
“而且,这种模式还可能导致非遗技艺的垄断。”一位来自亚洲的议员,名叫李伟,补充道。“如果非遗技艺被少数人垄断,那么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将面临巨大的风险。我们应该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非遗的传承和发展中,而不是将其封闭起来。”
面对越来越多的质疑,联合国决定召开一场基因伦理听证会,邀请秦黛声和周九良出席,解释“契约传承”的合理性。
听证会现场,气氛庄严肃穆。秦黛声和周九良身着传统的中式服装,站在证人席上,接受着来自世界各国的议员们的质询。
秦黛声率先开口,她的声音平静而坚定:“各位尊敬的议员,感谢你们给予我们这个机会,解释‘契约传承’的理念。首先,我想强调的是,我们的‘契约传承’并非强制,而是基于自愿原则。”
她继续说道:“我们尊重每个人的选择,我们只是希望能够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非遗技艺。在当今社会,许多非遗技艺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由于种种原因,年轻人对学习非遗技艺缺乏兴趣,导致许多古老的技艺后继无人。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这些技艺将永远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契约传承’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秦黛声解释道。“通过与传承者签订契约,我们可以确保非遗技艺能够得到传承和发展。同时,我们也会为传承者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和生活保障,让他们能够安心学习和传承非遗技艺。”
“但是,如何确保传承者的自由选择权呢?”艾米莉亚·德·卢卡议员质疑道。“如果传承者在签订契约后,发现自己对非遗技艺并不感兴趣,或者想要从事其他职业,他们是否可以解除契约?”
“当然可以。”秦黛声回答道。“我们的契约中明确规定,传承者可以随时解除契约,无需承担任何违约责任。我们不会强迫任何人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技艺。”
“而且,我们还会为传承者提供多元化的发展机会。”周九良补充道。“除了学习非遗技艺外,我们还会鼓励他们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让他们能够全面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那么,如何防止非遗技艺的垄断呢?”李伟议员问道。
“我们正在努力推广非遗技艺的普及。”秦黛声回答道。“我们成立了‘非遗学校’,招收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传授非遗技艺。我们还开发了在线教育平台,让更多的人能够学习非遗技艺。”
“我们相信,只有当更多的人参与到非遗的传承和发展中,非遗技艺才能真正得到保护和传承。”周九良说道。
听完秦黛声和周九良的解释,许多议员的态度有所缓和。但艾米莉亚·德·卢卡议员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
“我仍然认为,‘契约传承’模式存在一定的风险。”她说道。“我们不能保证,所有的传承者都能够真正自由地选择。而且,这种模式还可能导致一些不公正的现象。例如,一些富裕家庭可能会利用‘契约传承’模式,垄断非遗技艺,将其作为自己家族的专属财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